关键词:微孔冲孔网
标题:弱水三千,直钩钓鱼:上海不锈钢冲孔板孔夫子旧书网的诱饵与商机
来源:知乎
文章内容: *近一篇连转载的阅读量都突破十万+的爆款红文“孔夫子旧书网,中文互联网*赚钱的垃圾回收APP”把近20年来一直在小众范围内自产自销、自yy自high的垂直生态圈向水平方向拓开了一道好奇的口子~
不过,这篇爆款红文主要涉及的是孔夫子旧书网上的信札和手写文件,其实,孔夫子旧书网主要还是买卖二手书的地方呀。
不论刚出版的流行读物,还是绝版多年的古旧书,都有可能以比较低的价格淘到。在绝版多年的旧书中,则主要有中国的线装古籍、西洋古籍和旧平装书。
所以我打算先来揭破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种种让萌新噗噗心动的“可赚钱点”,再上干货,说说孔夫子网真正的商机。
上海不锈钢冲孔板孔夫子旧书网的纸质手写文献
关于孔夫子旧书网上纸质手写文献的“可赚钱点”,我们可以从“*赚钱的垃圾回收APP”一文中归纳出以下三条:
A. 孔网上的纸质手写文献大多从废品收购站来,成本低廉。
“川大门口的旧书店老板老黄反手就会把几块钱收来的泛黄信札,80块钱挂在孔网,他不怕砸在手里,毕竟没有成本。”
B. 这些文献是史料的宝库,只要独具慧眼,就能从中搭建出一流的学术成果。
“真正的文科狠人,往往会把废品站当作自己的第二档案馆,废品站挖掘的狠料会被编织成一颗颗射向既有认知的学术炮弹,高华年轻时便在收废品的同学家汲取了大量养分。”
C. 毕业论文也可以囤一些,万一押到未来的学术明星,就赚到了。
“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写得非常好,我们也会盘下来,万一又是一个项飙呢。”
先看“可赚钱点”A:
(孔夫子旧书网待售的,著名印刷史学者钱存训先生手迹截图)
我们若是替川大的黄老板算一算账,就会发现,除了收购信札花费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几块钱之外,他还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成堆的旧纸中搜寻,需要研究(信是谁写的,写给谁,双方的身份与名气几何、能值多少钱),需要编目、存放,需要上架,需要经过也许非常漫长地等待,才终于有买家光顾,而*后,所有这些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带来的回报,也不过80块钱而已。
我自己导师的签名赠书和信件,也有时会出现在孔夫子网上,比黄老板开的价略多几倍。即便如此,若不能大量发卖,且有人买,万利从哪里来?钱存训先生是导师非常尊敬的上一辈学者,他的身价自然又比导师高出许多,倒卖他的手迹,虽然比之郁达夫还多有不及,但离赚钱,确实更近了一步。只不过名气分布一向是个稳定的金字塔结构,越到塔顶,人数越少,搜寻越难,一本万利的概率与彩票中奖相当。(想到Patrick Süskind的恐怖小说《香水》,不禁为在孔网上比较值钱的那些老师们打了个寒战~)
再看“可赚钱点”B:
“文科狠人”上海不锈钢冲孔板,放着多少开放的档案馆、回忆录、口述史料、行业数据等富矿不挖,却一味海里捞针般在孔夫子网上搜罗零星史料吗?且参考引用,也不必一定把原件买下呀。(当然这点不能说死,前几天读《上海书评》,才看到文科狠人高山杉大人,在孔夫子网上买到一册清嘉道年间山西太原府瓜厂千寿寺刊刻的《净土要集》的后印本,并以此梳理出明末律宗再兴运动中见月读体(1601-1765)身后的部分传承世系。)
(孔夫子旧书网某书店十月售出的博士论文截图)
*后看“可赚钱点”C:
我还真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到过不少收罗了大量博士论文出卖的书店,平均大约50块钱一本。不过这些论文绝大多数既没有签名,也没有作者的校改文字,你我只要有知网账号,统统可以用caj或者pdf格式全文下载下来,自行打印成册,成本十几块钱,毫无升值保值空间。当然,即使有签名和校改文字,且不说大小博士的手迹是否都有升值的价值,即使有,买家又怎知真假?比如前面我截图孔网待售的钱存训先生手迹,赫然就有一件是假的。
所以总的说来,孔夫子网站上的纸质手写文献大凡在一百年以内、不成体系(参考王国维所谓“我中国新出之史料凡四:一曰殷墟之甲骨,二曰汉晋之简牍......”),也没有代表性的(说人话就是名人手稿,或者内容特别有料),都没有收藏价值,只能猎奇而已。但如果您家有广厦,不妨囤着,到孙子的孙子也能打酱油的时候,只要东西不假,且还没有被虫蛀、被霉污、被酸化,被水火盗贼光顾,就可以拿出来换点小钱啦!
那么,孔夫子网真正的商机在哪里?
所谓商机
上文已提到,近代的纸质手写文献,若不成体系,又没有代表性的话,就没有太多的收藏价值,近代的印刷品也是如此。
因为出版前一般都经过各种筛选、整理、校订,印刷品的内容大概率优于一般的手写文献,比如钱存训先生的文集,内涵一定比信札更丰富凝练。同时,得到出版,就又有了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相同的副本,因此印刷品的稀缺性远不及手写文献。
所谓的收藏价值,其实无非就是内涵(学术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稀缺性,二者必须兼具。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或者在任何收藏品市场上,要想淘宝而不被坑,都需牢记这两个要素。
至于商机,和捡漏同义,就是发现被别人忽略和低估的东西。在我看来,孔夫子旧书网上*大的商机,是西洋古籍。
孔夫子旧书网上的西洋古籍
我们就从内涵和稀缺性这两点,来检验一下孔网上的西洋古籍。
内涵也许没有一个定论,有的人要推究内容(比如异文的优劣,多一篇还是少一篇序跋,注释水平高下等等),上海不锈钢冲孔板有的人讲究字体、排版、纸墨和印刷效果,有的人还考虑装帧是不是合自己的口味。所以我就放两组对比图,大家自行比较取舍:
再验证稀缺性。在孔夫子旧书网上,95%以上的图书,都是*近50年内的出版物。在剩下的5%之中,线装古籍和民国旧书作为孔网特色招牌菜,享受置顶待遇,而西洋古籍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搜索技巧,才可能见到。所以我猜95%的孔网用户,都没有见过孔网上的西洋古籍吧?
(来到孔夫子旧书文网首页,我们是无法通过分类目录找到西洋古籍的)
从“外文原版”分类下的任何一个子目点进去,跳出来的只有各种新书,我们需要点击右上角,把默认的“图书条目”改成“所有商品”,再把目录列表上方的默认排序方式从“综合”改成“*早出版”:
还是不行,对吧?看页面左侧的“子类筛选”,除了“语种”和“品相”,是不是还有“出版时间”?其中竟然有“宋元及以前”?古腾堡尚未发明西洋印刷术之前的教士手抄经,居!然!可!以!在国内、在孔夫子网上买到么?当!然!不!行!这些都是卖家上架时,不负责任地乱填出版时间造成的。。。
“明代”呢?虽然还是有不少乱上架的卖家乌龙,但确乎开始看到皮质封面,和不知所云的拉丁文书影了,对不?当然大明1644年灭亡,出版时间居于“明代”这一子类下的西洋古籍,不论真假,都只能看看,买的话还是算了,土豪请随意。
版本学经常被嘲笑是“书皮子之学”,皮面就是西洋古籍的标志性特征。因为在18世纪中期以前,绝大多数新出版的书都是以一沓四折的纸的形式卖出,由顾客买回之后,委托装订工坊装订成册。19世纪开始有出版商开始尝试布面,但早期的尝试都不太结实耐磨,到19世纪布面的制作工艺成熟,19世纪晚期出现平装纸质封面。所以距今150年以上的书,绝大多数都是皮面。
(孔网上某卖家出售的法译《贺拉斯颂诗集》,上海不锈钢冲孔板1823年出版)
大明1644年灭亡,出版时间居于“明代”这一子类中的西洋古籍,不论真假,都只能看看,买的话还是算了。当然土豪请随意。
随着时间渐近,书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语种不一,内容各异,总有一种、几种书打中你心,如果价格还低于茅台、低于某品牌限量版的鞋子,或者你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写的文件字据的话,可以考虑考虑要不要出手哦。不过,顶顶要紧的是,要真的心动,又能够爱惜。记得读书时,导师有一句口头禅“书总归比人长寿”,想这些书在多少被虫蛀、被霉污、被酸化,被水湮火焚,被兵?燹,被无知的笔墨涂上海不锈钢冲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