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草原围栏厂家
标题:他花2年在西藏造房,向路人免费开放:在这里,生命高于一切
来源:知乎
文章内容: 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
有一个从地上“长”出来的现代建筑
——行者·黑帐篷。
这里海拔4300米,
背靠7100米的念青唐古拉主峰,
气候多变,连呼吸都有点困难。
这个公共建筑在拉萨通往圣湖纳木错的公路上,
就像一个驿站,
在西藏旅途中奔波的游客们,
到这里吃个饭,休息整顿下,
再继续出发。
主设计师施国平和唐亮,
想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
能更深入体会到藏区独特的文化和气息。
于是,他们通过巧妙的设计,
把谦卑、寂静、朝圣、祈福、感悟、自在、传递
——这7种心境的体验,
融入到建筑的不同空间中。
走完这栋房子,仿佛经历了一场朝圣之旅。
一条摄制组远赴西藏当雄,
在行者·黑帐篷中,
感受藏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编辑 莫竣威 自述 唐亮
念青唐古拉山脉
这里是西藏的当雄县,位于拉萨的北部。海拔约4300米,来到这里,呼吸会有些困难。
在藏语当中,“当雄”就是“天选牧场”的意思。这里的环境绝美,横跨全境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神湖纳木错、一望无际的羌塘草原……
行者·黑帐篷*大的建筑特点就是呈现一个V字型,向外打开,拥抱着羌塘草原,和对面起伏的群山。
其中一条边是多功能区,平行于公路,伸向草原中心,*大限度地让到访的人去感受草原的辽阔。里面有餐厅、洗手间、休憩区域等。
而黑帐篷的另外一条边则是观景长廊,正对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从入口处开始,两条边便缓缓向上爬升,从外面看,整个建筑就像从地里面生长出来的一样。
走入建筑,就是一段朝圣之旅
有如此绝美的风景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我们就想,让来到这个建筑的人,能更深入地体会藏区独特的气息。
参观者踏入建筑,就像开始了一场面对念青唐古拉山的朝圣之旅。内心将会经历七个不同的过程。
下沉广场
谦卑
建筑的入口位于地面之下,人们到达行者·黑帐篷后,首先必须沿石阶而下,前往下沉广场。这个过程中,他看到的天空会越来越少,而墙面越来越多,整个人都逐渐像被墙包围住一样。内心的感受将会从旅途中的开放状态,逐渐收敛,变得安静。
观景长廊
寂静
经过下沉广场后,进入观景长廊。这条长35米的通道,正对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
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就感觉要造一个在草原上观景的地方,而不是在路边。要使参观者感受到雪山和草原是一体的。但如何进入这个草原,需要巧妙地设计。
设计之前,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很多寺庙,给我们印象*深的就是桑耶寺。它是西藏的第一座寺庙。
在那里,进入僧人的经堂之前,人们必须先经过一条非常幽暗的长廊,只有几束从窗户透出来的光。那个空间,让我立刻把心安定下来。
于是,观景长廊就参考了这样的做法。周围都是黑的,没有灯,非常寂静。只有顶上的两个小天窗让光泄进来。
两旁则是有关牦牛和藏文化的壁画,让整个朝拜的过程更加丰满。
观景台
朝圣
长廊是缓缓向上升的,参观者在里面是一个向上爬的过程,有对雪山朝圣的感觉。寂静过后,走到长廊的尽头,就到达了观景平台。
你会发现自己漂浮在草原之上。视线豁然开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就出现在眼前。
“生命尽头”广场
祈福、感悟
走下平台,来到了用牛粪和石头垒成的“生命尽头”广场。这个圆形广场不大,中间有一棵小树。是一个给参观者祈福的地方。
我们设计这样的一个广场,其实是对生命的赞颂。不管你是谁,来到这里就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也希望人们在朝圣完雪山之后,能够静下来去思考生命的本源。
自在、传递
从生命尽头广场旁边的小楼梯往上走,可以直达餐厅。
餐厅空间悬浮于地面之上,与观景台一样,直接伸向草原当中。因为它是拔高于草原的,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加持下,用餐者能一边享用美食,一边从高处俯瞰广阔的草原。这种观景体验是很自在难得的。
我们不希望这里仅仅是一个用餐的区域,更希望它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地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可以在这分享他们的经历和见闻,把他们的所思所想,传递得更远。
你发现了吗?整个体验路径,是一个起伏不断,有上有下的过程。这个设计跟藏民沿路磕长头朝圣有关。
在西藏每次看到沿路磕长头的藏民,我内心都会涌起崇敬感。他们其实是用自己的身体在丈量土地,一直到达他们*神圣的布达拉宫、神山、神湖。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体、*虔诚的态度去实践自己的信仰。
这个起伏的空间,跟他们磕长头时的身体变化是一样的,终点都是光明。面向雪山、敞开怀抱,拥抱自然。
建筑设计师唐亮
*早在2017年,我的搭档,设计师施国平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被邀请在这里设计一个观景平台。他头脑一热,没想太多就答应了对方。
我想他跟我一样,很喜欢西藏这一片神奇的土地,而忘记了在这里搞建筑的困难和险处。这些障碍,是我们在低海拔地区做设计做建筑时,完全没有碰见甚至想象过的。
行者·黑帐篷位于拉萨通往纳木错的必经之路上,背后就是7100米的念青唐古拉主峰。
这个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来自传统的西藏黑帐篷。
藏族是游牧民族,几千年来,一顶一顶的黑帐篷,就是他们的家。
这种黑帐篷有点像蒙古包,是藏民们用牦牛的毛捻成线,再编织而成的。帐篷里面冬暖夏凉,又可以很好地防雨雪。他们吃、喝、住都在里面,甚至下雨的时候,牧民们的牛、羊都会躲进去。
传统藏民的黑帐篷
在西藏,至今还有不少藏民继续坚持这种生活方式。他们逐水草而居,每当换季,就带着牛羊一起,朝着水草*丰盛的地方迁徙。找到新的地方后,就扎下黑帐篷,开始一段新生活。
其实不只是藏民,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来回迁徙,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因此我们是希望给每一个人,尤其是给正在西藏公路上奔波的人,属于自己的“家”。旅人们在这个驿站休息整顿,再继续出发。
羌塘草原
建筑面积虽然只有700平方米左右,但因为海拔高、建筑难度大,我们花了2年多的时间才建成。
首先是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海拔4300米的高原上,氧气含量极少。我们团队中每一个刚到这里的人,都很不习惯。脑子都是缺氧的状态,思考问题的节奏也会慢很多。在低海拔地区一两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事情,在这里可能需要半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其次是生活条件的艰辛。我们的驻场设计师都换了好几波,住的地方长时间没水没电。团队中有些女生,还得坐三个小时车去拉萨才能洗上澡。他们回到城市之后,都变成了女汉子,皮肤就和当地的藏族人是一模一样的黝黑。
不过,*让我们感到困难的,在于与藏民们的沟通上。在藏区建房子、做设计,我认为*重要还是要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和需求。
黑帐篷的设计之前,我和团队成员先后来过西藏不下10次。拜访当地不同藏民的家,大量阅读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了解他们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尽量把自己当成当地人,去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这也让我跟很多藏族人成了好朋友。
藏人们天生骄傲,骨子里确实就藏着勇气和血性。但跟当地人长时间沟通后,你会发现他们特别率性可爱的一面。
藏民非常地浪漫,很会享受生活。建造这里的时候,当地的建筑工人都是带着酥油茶,带着青稞粉一起来的。他们每工作两三个小时就会休息一下,有一个茶歇的活动。就在工地里,喝喝酥油茶,唱歌跳舞一会。甚至拉着我们的驻场设计师一起跳。
在设计上,他们也给我们非常多的帮助和建议。比如在黑帐篷周围,我们围了一个护栏。城市里比较现代的做法就是用金属围栏,但这遭到了当地人的坚决反对。
他们告诉我们,草原上,有各种鸟、牛、羊,它们有时移动速度很快,如果一不小心撞到上面,就会受伤,甚至会被刺死。这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无法想象到的情景。于是,我们把围栏改成了现在的木头材质。
其实,